再见,P2P!他不是天使,而是魔鬼。

作者:报社来源:互联网黑板(ID: netheiban)

ant;overflow-wrap: break-word !important;">P2P时代落幕

P2P天雷滚滚,四处暴雷,人们谈P2P色变。

现在,全国的P2P网贷机构,已经从高峰时期的约5000家逐渐压降,到今年11月中旬全部归零

P2P集体退出历史舞台,没有所谓的“剩者为王”。

但是,P2P没有体面地离开,而是留下了一地鸡毛。

有的投资人投了几十万全部打水漂;有的把鸡蛋放在几个篮子里,结果全没了;有的讨了几年债,一分钱没拿到……

再见,P2P!他不是天使,而是魔鬼。

早知道是这样,为什么当初P2P还能堂而皇之地登上历史舞台,并受到那么多的人追捧?P2P从业人员到底是怎么想的,他们怎么能心安理得地从事这项工作?

一开始,P2P行业有一个精神人物,他就是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格莱珉银行创始人穆罕默德·尤努斯,这个银行有另一个名字,叫做“穷人银行”。

尤努斯是一位来自孟加拉国的经济学家。有一次,他下乡调查时,出于怜悯之心,他将兜里仅有的27美元,无偿借给了穷人。穷人靠着这些钱,改善了自己的生活,最后还把钱还清了。

尤努斯劝说银行经理借钱给穷人,但是银行家们“贷富不贷贫”,于是尤努斯自己创办了穷人银行,为农民提供小额信贷,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P2P的从业者也是受到这种普惠金融的感召,来到了这一行。

P2P原本也可以成为一个天使项目,来为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提供贷款,帮助他们改善生活。

但遗憾的是,P2P被玩坏了。

再见,P2P!他不是天使,而是魔鬼。

天使变魔鬼

尤努斯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那一年,中国江苏省盐城市也打出了“农民自己的银行”的口号,中国版的“穷人银行”在盐城遍地开花。

但9年过后,部分穷人银行违背了服务三农的初衷,挪用资金去投资,结果投资失败,引发了挤兑潮,2015年,盐城的穷人银行宣告失败。

这种线下P2P模式宣告失败了,但到了互联网上,P2P却成了金融创新的代名词。

不管是政策层面,还是在资本市场,P2P都深受追捧。一家上市公司把名字改成了P2P的同音词——“匹凸匹”,股价都飙涨了。

P2P原本的任务是给小微企业、农民、城镇低收入人群等弱势群体贷款,这其实是带有一定的公益性质的。

尤努斯的穷人银行创办后,很多人给他捐款,它才得以生存,但后来,他宣布停止接受捐款,选择靠低利率生存。

如果P2P按照穷人银行的模式来,成了一个暴利行业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它还是变成了一个暴利的行业。这说明,P2P已经变味了。

P2P是网络借贷平台,如果他们真的想把钱借给农民和城镇低保户,他们难道不应该像尤努斯一样,去这些地方走访调查吗?

但我们看到的却是,他们把P2P包装成理财工具,宣传的重心也放到了投资人身上,让投资人来投钱。

而且还打出了保本保息、产品的回报率设定在13%~15%,吸引投资人投钱。

但你看中的是利息,平台却看中了你的本金,一些P2P变成了平台和投资人的游戏,借款人反倒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其中,最恶劣的就是完全把P2P变成了集资工具。一家民营企业只需要购买数千元的P2P运营系统,就可以发起P2P平台,然后募集千万资金,最后携款跑路。

再见,P2P!他不是天使,而是魔鬼。

没携款跑路的,就玩起了庞氏骗局。出借人把钱借给了平台,到期后,平台要付本金和利息,而这些钱,是从新来的投资人的本金里拿出来的,这就是借新还旧,击鼓传花。

一旦新来的钱不足以支付旧有的投资人,整个资金链就会断裂。

但是,如果没有借款人,久而久之也会被发现,于是这些P2P平台便自己包装借款人。

P2P平台虚构大量的壳公司,称这些公司要借款,结果钱都融给了自己,自己再去开展投资,投资成功了还好,失败了就是上文盐城模式的后果。

当然,P2P平台也会把钱真的贷款给有需要的人,也就是上文所说的普惠金融。

但是,在各类银行机构中,农商行的客户资质在整体中处于底层、资产质量差,而P2P的客户资质又弱于农商行。

这就意味着,在P2P平台上,借款人能不能按时还款,还是个很大的问题。P2P风险大,但却被平台掩盖了,因为P2P意不在借款上,而在集资上。

总体来看,P2P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心,变成了敛财工具,从天使变成了恶魔。


再见,P2P!他不是天使,而是魔鬼。

血泪教训

P2P发展到今天,大家都有责任。

在政策和投资市场都纷纷支持P2P的时候,很少有人提出反对意见,这也给了P2P良好的生存环境。

但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一些不安好心的P2P平台也混进来敛财,当平台发现老老实实抽佣金赚不了多少钱时,就想着怎样利用手里的钱了。

金融,向来是考验人性的修罗场。P2P平台的创始人们没有像他们的精神导师尤努斯一样,守住普惠金融的初心,来帮助小微企业和穷人,而是打着普惠金融的幌子去敛财。

P2P的投资人是真实存在的,但是借款人却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但投资人不关注自己的钱到底是不是借出去了,而是坐等着平台给收益。


在保本保息的宣传下,投资人忘记了投资存在的巨大风险。但是,世界上从来都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

监管方面,2016年,监管机构就在密集出台监管措施,也明确了P2P只是一个信息中介,只连接出借人和借款人,但是P2P还是成了信用中介。


P2P是全国经营,但是监管却是地方监管,总体来看,监管不力。

P2P其实是互联网狂热时期的产物,在过去一段时间,凡是披上了互联网外衣的产品,都可以神圣化,都是创新。


但是在很多互联网产品接连暴雷的当下,我们已经走到了互联网的冷静期,能够以更加理性的方式看待互联网产业,看待所谓的互联网创新。

P2P退出了历史舞台,但金融灾民的善后工作远没有结束。此外,我们要有一颗火眼金睛,辨别互联网伪创新,防止下一个P2P的出现。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9089.html

(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