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给孩子“补品”,可能不像交智商税那么简单。

“双十一”购物节将近,打开各大电商平台网站,各种儿童营养补充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有补钙的、补锌的、补铁的……在商家的强烈攻势下,部分家长陷入营养补充“焦虑”,对照保健品宣传语查找孩子的健康问题,总觉得自家孩子“缺点儿什么”。

“双十一”购物节临近,各大电商平台的网站一打开,人们就被各种针对儿童的营养补充品,如补钙、补锌、补铁等弄得眼花缭乱.在商家的强势攻势下,一些家长陷入了营养补充的“焦虑”中,总是参考保健品宣传来发现孩子的健康问题。

但是,这些营养补充剂真的能给孩子“补药”吗,还是智商税?

针对上述问题,《科技日报》记者专门采访了天津市儿童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赵煜。

婴幼儿切记要补维生素D

“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可分为七大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膳食纤维、维生素和水。”据赵煜称,市场上儿童营养补充剂主要是维生素和矿物质。常见的维生素如维生素a、维生素b、维生素c、维生素d属于维生素,而钙、锌、镁属于矿物质。

面对如此庞大的维生素“字母表”和矿物质“周期表”,大部分家长大概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维生素D是婴幼儿最早的营养补充剂。他们出生后2-3周每天需要补充400-600单位的活化维生素D,2-3岁就可以吃了。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以有效预防婴儿患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赵煜解释说,维生素D与钙、磷等矿物质的吸收和代谢密切相关。婴儿生长发育迅速,骨骼、牙齿、身高的发育都离不开钙,所以对维生素D的需求量比较大。

维生素D主要来源于太阳紫外线照射的皮肤(占人体内来源的90%),但婴儿很难通过阳光获取足够的维生素D。婴儿从人乳中摄入的维生素D有限,每天只有200单位左右,牛奶中维生素D的含量更低。此外,还有传染病、慢性消化道疾病、肝胆系统疾病等。这对婴幼儿来说很容易,也会影响维生素D的吸收,所以需要额外补充。

“一些婴幼儿可以补充一些钙和维生素D.由于饮食习惯等原因,部分婴儿的钙摄入量可能不足。”据赵煜介绍,人乳的钙含量相对较低,每100毫升的钙含量一般在34毫克左右。牛奶每100毫升含钙超过110毫克。婴儿每天需要摄入500到600毫克的钙,3岁以上的孩子每天需要摄入1000毫克的钙。正常饮食的孩子基本可以达到钙摄入的标准,每天补充少量的钙就可以了。

此外,维生素d现在补充维生素a,这是我们常见的维生素ad滴剂。“维生素A又称视黄醇,是视觉细胞中感光物质的重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夜盲症。”赵煜说,没有必要神话维生素A,如果没有疾病症状,没有必要单独补充维生素A,但维生素AD可以一起补充。

这些补充剂没必要给孩子吃

“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儿童营养补充剂可以补充也可以不补充,婴幼儿基本不需要专门补充。”比如赵煜,比如比较常见的补铁剂。在2到6个月大的时候,有些宝宝会出现生理性贫血,这个时候,他们的血红蛋白会降低。但这种生理性贫血会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成熟和改善。一般来说,对于6岁以下的儿童,如果血红蛋白含量超过100克/升,就不需要补铁了。

铁可以从日常饮食中获得。每100克人乳含有约0.5毫克铁。配方奶的铁含量是人乳的10倍左右。其他食物也富含铁,对于正常饮食的孩子来说完全足够,不需要额外补充。

除了铁,父母也爱给孩子补充锌。对此,赵煜表示,锌有利于保护儿童视力、改善味觉和保护胃肠黏膜。

1岁以下的孩子每天摄入10克锌就能满足身体需求,人乳和配方奶都能提供充足的锌。对于会吃的孩子来说,坚果、油脂和海鲜富含锌。“除非处于疾病状态,如儿童食欲不振,或患有某些胃肠道疾病,否则需要特殊补锌。”根据赵煜的说法,一些研究表明,即使婴儿腹泻,也不能在没有缺锌的地区补充额外的锌。

“此外,镁、磷、维生素K口服补充不良,难以被消化道吸收,临床上通过静脉或肌肉注射补充这些元素。”赵煜强调。

此外,一些家长喜欢给孩子吃含有维生素B、维生素c等水溶性维生素的多维软糖,“这些水溶性维生素在人乳、配方奶、牛奶中含量并不低,水果、杂粮、谷壳等食物中也富含维生素B、维生素c,只要孩子的饮食相对全面,且不严重偏食和挑食,一般身体也不会缺少这些东西。”赵煜说。

“目前国外流行给孩子补充一些锰、锡等微量元素,提高免疫力。”根据赵煜的说法,儿童的免疫力在6个月之前依赖母乳,但在6个月之后,他们依靠自己的“屏障”,不需要外源性补充剂。所以严格来说,补充这些微量元素对增强免疫力意义不大。

是否要补需看症状、听医嘱

一味给孩子“补药”的危害远不止交智商税。“上述营养素中,水溶性维生素是小分子,容易随体液排出,没有过量摄入;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等脂溶性维生素以及各种矿物质元素难以排泄,久而久之过量补充容易导致中毒,对儿童身体产生副作用。”赵煜强调。

至于是否应该给孩子补充营养,赵煜建议家长把这个问题交给医生。“临床上需要根据症状和疾病来判断是否需要进补。比如,对于因疾病导致的低磷血症和低镁血症的孩子,医生会根据孩子的生理需求进行补充。”

赵煜说,一些家长不必因为孩子营养补充剂宣传中提到的症状而急于给孩子“合适的座位”。比如,他说,有些宝宝的乳牙发芽比较晚,自己在家。

长就觉得孩子缺钙。其实,导致乳牙萌出晚有很多原因,比如下颌骨发育问题等。

此外,家长们不要在营养补充剂方面也“内卷”起来,看到别人家的孩子补,自己也必须给孩子补。“每个孩子的身体发育情况差异巨大,即使哪方面确实缺乏,也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赵煜说。

赵煜表示,目前在我国,对于绝大多数儿童来说,最大的问题不是营养素缺乏,而是营养素过剩。儿童摄取营养过多就会让营养变成脂肪,导致体重超标,进而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摄入过多的营养还会让儿童提前进入青春期,影响身高发育。

“家长真正要注意的是确保儿童饮食的多样化和均衡。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从日常饮食中摄取的营养素,就能保证身体所需。

文/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编辑/范辉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53713.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