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优秀的孩子都是时间管理的高手,家长引导孩子时间管理重要性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培养一个时间管理能力强的孩子,高效利用校外学习时间,合理安排闲暇时间,轻松学习,玩得开心,可能是每个家长的愿望。什么是时间管理?简单来说,就是能够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处理好每一件事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任务,取得更好的效果。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一步步渗透和引导,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耐心陪伴和鼓励。

时间管理的意识和能力要从小培养,循序渐进

意识决定行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首先要引导他们树立时间管理意识,这就需要家长结合日常生活有目的地引导和渗透。比如如何合理安排学习时间、锻炼时间和休息时间,如何在一段时间内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抵御手机游戏的诱惑等。这些都是孩子成长路上的管理项目,看似小,但它们的管理效果会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因此,从小渗透时间管理意识对孩子的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从小激发孩子对时间管理的兴趣,帮助他们有意识地整体规划时间。平时可以了解和研究时间管理得当、事情处理高效优质的案例,打开孩子的眼界,激发孩子向往的心。同时,家长也需要起到表率作用,让孩子感受到家长在时间安排上更加合适,高效、优质地处理家庭事务,从而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亲子活动,让孩子充分体会到时间管理带来的好处,有效激发孩子参与时间管理的兴趣。

提高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应该随着孩子的成长过程逐步推进。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分阶段指导时间管理方法。

初始阶段(2-7岁):强调引导。这个年龄的孩子模仿性强,自制力弱,应该给他们引导开始。首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设定一天的活动时间:什么时候起床,需要多长时间;几点吃饭,花多少时间;活动时间是什么时候,需要多少时间……同时对相关的活动也要提出一些要求,比如起床的时候自己穿衣服,吃饭的时候独立吃饭,做活动的时候要认真独立。这种启动引导可以贯穿孩子从懂事到小学一、二年级,重点鼓励孩子学习时间管理的方法,在尝试中体会时间管理的好处。

参与阶段(7-12岁):照顾好自己。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因为起步阶段比较早的基础,在时间管理方面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和实践经验,可以鼓励他们一起参与安排各项活动的时间。例如,估计完成每一次手术所花费的时间,并在手术完成时进行记录和评估;估计访问数据所需的时间,并给出使用电脑或手机的必要机会;估计拓展活动的时间,为自我安排提供充足的时间。估算时间重在培养孩子对时间的整体规划意识,有意识地将课余时间分段,更好地反思任务的完成情况。这种参与和引导可以贯穿孩子的小学阶段,重点培养孩子独立规划和管理的能力,提高他们做事的效率。

自主阶段(12岁以后):再放手。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一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喜欢听父母讲课,可以鼓励他们自主管理时间,比如可以自主安排日常作息时间,包括起床时间、用餐时间、休闲时间、工作时间、锻炼时间和睡觉时间,给他们一定的自主性。同时,家长要转变角色,从指导员的角色转变为鼓励和支持的角色,以照顾孩子的生活为主要目的,亲切陪伴孩子,让孩子体会到父母的关心和鼓励,进一步强化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提高时间管理能力,更好地展现自己。

孩子的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规范和提高,让他们逐渐内化为良好的习惯。一方面,家长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设计时间管理方法,通过多维度的评价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家长可以通过观察和交流,对设计好的时间管理方法进行反思,做出适当的调整,使其更适合孩子的发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要耐心引导和鼓励孩子参与时间管理活动。在强化时间管理意识和能力的背后,应该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家长要善于教孩子时间管理

家长要善于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一方面,父母应该向孩子展示什么是时间管理,如何进行时间管理。另一方面,家长要有耐心,不仅要真诚地鼓励孩子的进步,还要理性地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上的问题。

首先,示范和引导。“父母应该先做孩子被要求做的事情”。在时间管理方面,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规划生活中的一切,预设相关的活动时间和结果。比如晚上的时间管理可以预设为:17: 00做作业,18: 00吃饭,18: 40散步,19: 30洗澡,20: 00看书拓展,21: 00睡觉(特殊情况可以调整)。当孩子开展这些活动时,家长可以与孩子保持同步,也可以用“竞赛”的方式激发孩子的参与热情,并立即评价孩子的完成情况,以积极的鼓励引导孩子,突出示范引导作用。

第二,要有耐心。在指导孩子管理时间的过程中,父母耐心陪伴极其重要。一方面,父母和孩子一起面对日常生活管理的细节,尤其是在孩子比较小的时候,这样的陪伴更容易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可以帮助孩子形成有条不紊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面,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履行职责,完成各自的任务,比如孩子做作业,父母做家务,完成后一起享受成果。这样的陪伴不仅能培养孩子独立做事的能力,还能提高家庭管理的效率。需要强调的是,这里的陪伴并不是单纯的近距离“陪”孩子、“看”孩子做事,而是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陪伴,给孩子既引导又引导。

子自主的空间,以使家长和孩子实现时间管理的共赢。

三要理性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习惯养成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各种问题,面对孩子出现的问题,家长一定要理性面对,辩证剖析,切不可简单粗暴处理。比如,当发现孩子没能准时完成某项活动时,要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现象背后的原因,并鼓励孩子自己来修改完善;再如,当孩子提出申请变动某些预设时,要在倾听其想法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使活动更适合孩子。总之,面对孩子在时间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家长要以尊重孩子为前提,以鼓励完善为原则,不断激发孩子正确进行时间管理的意识,提高其自我管理的能力。

如何监测和评价孩子的时间管理

在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过程中,及时监测与评价也是相当重要的。评价可以分成短期评价和长期评价两种方式:短期评价可以“天”为单位,记录下孩子每天的活动情况,并根据孩子的具体表现给予适当的评价奖励;长期评价可以“周”“月”为单位,以合理方式核定每周、每月的完成情况,再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情况进行阶段性总结与评价。

1.短期评价,感受显性快乐。孩子时间管理的短期评价可采用分类评价方式,主要是让成效看得见。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根据孩子一天的活动项目设计细致的评价表,记录每一项活动的相应成果,进行“星级”评定。可以把一天的业余生活项目都列入,或者挑选一些重要的项目列入,较全面地反映孩子的时间管理达成情况。列入的活动项目最好与孩子一起商定,使评价更有针对性和可行性。这样的评价表比较适合2-10岁的孩子使用,可以把孩子的每项活动加以细致量化,使孩子的生活更有规律,还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认真对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家长要用心持续评价孩子每天的每项活动,根据统计到的“星级”进行适度奖励,可以是孩子选中的有意义的物品,也可以是外出活动等。帮助孩子形成一种稳定、良好的时间观念,并慢慢内化成孩子自身的一种生活习惯。

短期评价以一个项目、一天活动为评价周期,显性地呈现孩子在完成每项活动中的情况。能够让孩子主动参与到自我评价的过程中,真切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更能有效地激发起其参与时间管理的积极性。

2.长效评价,体会深层快乐。基于短期评价的基础,家长可以进一步把每周、每个月的评价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发现哪些项目完成得比较好,只要坚持执行即可;哪些项目完成得不尽如人意,需要进行修正。这样累计评价的目的是让时间管理的成果最大化。家长可以鼓励孩子自己记录每周的“星级”情况,引导孩子形成长久坚持的良好习惯;同时也要鼓励孩子正确看待每月的不同结果,理性分析查找可进一步提升的点。

长效评价,以一周表现、一月情况、一年成长为统计周期,清晰地展现孩子的成长轨迹。不仅能够让孩子学会整体看待自己的努力成效,也能在比较中体验到时间管理之于自己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其自我成长的内驱力。

3.多样评价,助推自我成长。时间管理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历程中,尤其是在成长阶段,短期评价能让孩子显性地看到自己的努力成果,收获当下的快乐;长期评价则可以让孩子体会到一段时间的努力成果,给孩子持续的成功体验。短期评价与长期评价的综合运用,既可以使孩子关注每天的每项活动,也可以培养孩子坚持不懈的态度,让他们更有序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生活,适度地控制不必要的干扰与诱惑,拓宽孩子的自主发展空间。当然,家长也要正确处理适当的物质奖励与精神鼓励之间的关系。当孩子年龄较小时,物质奖励是激发其参与活动的重要方式;随着孩子年龄逐步增长,家长要淡化物质奖励,引导孩子注重自身精神世界的提升。

总之,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一部时间管理的长期“培育史”。作为家长,首先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更要有引导孩子进行时间管理的能力;其次要有时间管理的方法,在示范引领中当好表率,在耐心陪伴中共同成长,在理性面对中不断完善;最后要注重时间管理的评价,运用短期评价让孩子的每个小成功显而易见,运用长期评价让孩子学会坚持、学会自我调整。家长只有这样用心陪伴与指引,才能让孩子真正成长为时间管理的主人。

(魏芳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常熟市石梅小学)

《人民教育》杂志2021年第13-14期

本文来自【中国教育新闻网】,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4064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