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总局体教融合,体校体教融合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 在2020年8月印发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

新华社北京6月13日电2020年8月《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深化体教融合”)第二部分“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主办的青少年体育赛事的整合被放在了重要位置。近两年来,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等全国性赛事的整合迈出了关键一步,而省市级地方赛事的整合进展更加迅速和深入。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共青团整合的第一步

《深化体教融合》第二部分第十一条提出“将全国青少年运动会和全国学生运动会合并,更名为全国学生(青少年)运动会,由教育部牵头,体育总局协调”。4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官网发布《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第一届全国学生(青年)运动会(公开组)竞赛规程总则(征求意见稿)的通知》。根据这份通知,2023年7-8月将在广西举办第一届综合团委。

记者从国家体育总局青年司获悉,首届青年联赛将设立公开组和学生组两个组别。公开组的比赛规模和项目接近原全国青运会,学生组的比赛规模和项目接近原全国学生运动会。公开组和学生组的竞赛规则分别由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制定。公开组面向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所有适龄选手,学生组面向教育系统大中学生。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2021年7月12日,运动员代表在开幕式上宣誓。新华社记者李子恒摄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表示,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明年的团拜会几乎相当于将原来的两项赛事同时在同一个地方举办,距离真正的融合还有一定的距离。原来青运会和学生运动会的参赛群体有很大区别。青运会的主要参赛群体是体校,学生运动会的参赛主体是普通学校学生,只是略有重叠。另外,青运会针对奥运会的项目很多,而学生运动会的项目很少,都集中在普通学校比较热门的项目上。要把它们很好地整合起来确实很难。

国家体育和教学壁垒宽松。

6月1日,由教育部、体育总局、中国足协共同研究制定的《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赛事组织工作方案(2022-2024年)》发布。联赛分为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四个年龄段。男孩和女孩有九个竞赛组。学校、体校、俱乐部青训梯队、社会青训机构的队伍均可参赛。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竞赛办公室副主任王登峰表示,这个全国青少年足球竞赛平台对学校体育改革、体教融合、中国足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篮球、排球等项目的融合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国篮协青训部负责人告诉记者,自2017年中国篮协实体化以来,体教融合一直在推进。目前,中国篮协主办的各个年龄段的U系列比赛对普通学校的队伍开放,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筹划的中等职业学校组中学联赛也将对体校的队伍敞开大门,原有的比赛壁垒正在逐步消除。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中国中学生体育协会秘书长章雷表示,中等职业学校在三大球、跆拳道、高山滑雪等运动项目上已经具备了较高的运动水平和巨大的发展潜力。中国体育协会将开展足球、篮球、排球、田径、冰球、滑雪、武术、跆拳道、乒乓球十项

在章雷看来,除了体育和教育的合作,资金也是赛事整合的关键因素。全国性的活动范围很广。如果对原有赛事进行整合,扩大参与规模,对办赛会有更高的要求。在其他项目上复制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的全覆盖和融合,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

加快本地事件的整合

新华社记者在采访调查中发现,地方青少年体育赛事的体教融合比全国性体育赛事更快、更深。

以足球为例。目前,江苏省、成都市、武汉市青少年足球比赛的具体运作由地方足协负责,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把握政策方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分配资金。

据江苏省足协竞赛部主任刘国湘介绍,省级足球赛事“省长杯”、体育局系统的赛事以及改制后的精英联赛都由江苏省足协承办。因此,省足协可以统筹这些赛事的计划和赛程,对资格审查和裁判进行统一管理。近年来,江

苏省为足球的体教融合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无论是职业俱乐部,还是省队、市队的足球运动员,绝大多数都在普通中小学就读,也可以参加省里教育系统的比赛。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成都市教育局每年会拿出280万元人民币的经费,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请成都市足协来承办校园足球赛事以及师资培训等活动。成都市足协专职副主席刘刚告诉记者,成都市足协把这部分经费与成都市体育局、中国足协每年下拨的经费以及自有经费统筹使用,使成都市足协举办的青少年足球赛事达到了每年大约5000场的规模。

武汉市教育局每年在校园足球方面的经费投入约2400万元。一方面,武汉市教育局会给全市437所中小学足球试点校每所拨付4万元,另外每年有六七百万元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给足协,由其组织市级校园足球赛事和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赛事。

专家建议完善、拓宽体育人才的上升通道

首都体育学院教授钟秉枢认为,青运会和学运会的合并往前推进了一大步,但是距离真正的融合还有一段距离。

“现在是把名称加括号放到一起,推进了一步。尽管是表面上的融合,也有一定意义。至少是两边一起主办,比赛设项、批运动员等级称号就联系到一起了。体育部门希望把比赛打通,做成一个整体,不管什么水平的运动员、在哪训练,都放到一起比赛。但是教育部门和一些学校担心普通学生的水平与体校和专业体系的运动员水平有差距,放到一起不利于普通学生取得优异成绩。从国际经验来看,比赛应该按水平来分组,而不应以身份划分,但是学青会的改革很难一步到位。”

钟秉枢表示,在赛事融合的过程中,应该充分发挥体育行业协会的作用。像这次中国青少年足球联赛由中国足协来具体执行,有利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把赛事的运行交给行业协会去管,它们超脱于教育部门和体育部门,单项比赛可以由单项协会设计、执行,中学生体协和大体协也都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体教赛事融合上温下热

北京体育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刘昕教授认为,体教赛事融合的壁垒与双方有关。体育部门的重点是要保障竞技水平,而教育部门则更多考虑教育公平原则。体育系统的参赛运动员大都有专业训练的经历,而教育系统的学生运动员大部分是业余身份,如果完全混合参赛,对于教育系统没有专业训练或训练时间少的学生,可能会有违体育竞赛的公平原则。此外,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对于赛事主导权的争夺,在很大程度源于对运动员等级证发放权的争夺,而这背后涉及的是两种体系下成长的体育人才的上升通道问题。

“赛事不融合归根结底是利益的冲突,归根到底是人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体教融合要真正打通,要和青少年向上发展通道的完善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实现。”刘昕说,“无论是体育系统较早参与专业训练的运动员,还是国民教育体系里从事业余训练的学生运动员,都要有合适的上升通道。解决这个通道的问题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完善高水平运动员招生机制,吸引更多既有较高运动能力又有较好学业水平的人才进入大学;二是拓宽专业队运动员的升学通道,除了原有的单招考试之外,是否还可以考虑以《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实施为契机,构建体育职业教育的贯通机制,完善体育教育多元化的结构体系,从而为那些从小投身运动训练,但可能由于后期的身体发育或运动伤病等原因而无法走向运动巅峰的孩子破解向上发展的堵点,降低进入专业训练体系的机会成本,我认为这是目前要解决的核心的问题。”

执笔记者:王镜宇、韦骅

参与记者:刘阳、马向菲、林德韧、肖亚卓、季嘉东

来源: 新华社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5827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