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元宇宙,宇宙解码下载

制图:张玉佳2022年,国内多地政府推动元宇宙产业前瞻性布局,并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无论是政府,还

解码“元宇宙”
解码“元宇宙”

制图:张育甲

2022年,国内多国政府推动超宇宙产业前瞻性布局,陆续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无论是政府还是商业机构,都对中原宇宙在重构社会格局、搭建模拟场景和提供互动平台,在行业变革和新经济发展,在推动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深度融合方面的赋能作用,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2021年底,包括中国国家语言资源监测研究中心《汉语盘点》和权威英语词典《柯林斯英语大词典》在内的多家国内外机构将“元宇宙”列为年度热词之一。元宇宙被视为互联网科技行业的新一代“风口”,各行各业都涌向元宇宙的平台赛道。互联网虚拟现实沉浸技术加速其在更多场景的渗透。对于青年群体来说,元宇宙为丰富文化生活、拓展社交网络打开了新的窗口,同时也为青年的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挑战。

什么是“超宇宙”

《元宇宙》源自美国科幻作家尼尔斯蒂芬森1992年的小说《雪崩》。这部小说向人们描绘了虚拟现实的交互世界。通过可穿戴设备,人们可以以虚拟分身的形式进入计算机模拟的、与现实世界平行的虚拟空间。宇宙中元虚拟场景的视听体验在早期电影《黑客帝国》0101《头号玩家》中也有所呈现。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左鹏飞曾表示,元宇宙是增强现实、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具体化。虽然元宇宙的概念定义尚未统一,但业界对其基本特征已有相对公认的标准:包括“沉浸式体验”、“虚拟分身”、“强社交属性”,以及安全稳定的经济交易体系、用户拥有自主出版权的多元化内容、强大的数据分析能力。

技术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许多领域对元宇宙概念的关注,2021年被称为“元宇宙元年”。自美国游戏公司Roblox顶着“超宇宙第一股”的光环于2021年3月成功上市以来,各大企业纷纷展开超宇宙布局。扎克伯格将元宇宙作为寻求企业转型、挖掘新增长点、重塑企业品牌形象的重要环节。去年10月底,脸书正式更名为“Meta”,这是“Metauniverse”的英文前缀。继“元”之后,微软计划将其虚拟体验平台Mesh引入微软这一办公软件系统,打造“企业元宇宙”。根据微软的设想,人们可以选择自己的专属形象,在不佩戴VR设备的情况下,以“头像形式”参加在线会议。随后,阿里巴巴、字节跳动、腾讯、网易等国内互联网公司纷纷跟进,加码元宇宙布局。宇宙已经成为很多行业的爆发点,比如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化。耐克、博柏利、可口可乐等品牌也相继进入超空间。其中,博柏利、巴黎世家、路易威登等消费品牌,通过元宇宙游戏的应用,推出了限量联名版的装扮配饰。西门子、宝马、阿迪达斯、宝洁;Gamble等企业通过Metauniverse,让新员工跨空间“看烟火、自拍”,带领消费者探索研发;d实验室。在一些企业看来,元宇宙带来的沉浸感和代入感,为企业文化宣传和品牌形象提升提供了新的契机。

不仅各大科技巨头争相布局元宇宙轨道,一些国家的相关政府部门也积极参与其中。去年5月,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发起成立了超宇宙联盟,成员包括现代、SK集团、LG集团等200多家韩国企业和组织。它的目标是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增强现实平台,并在未来向社会提供公共虚拟服务。今年,在地方和全国两会期间,多项提案聚焦于超宇宙技术和产业发展,包括尽快进行“超宇宙中国”的顶层设计;推动元宇宙关键软硬件技术和核心部件的研发,打通元宇宙产业价值链,加固现有产业链;加快本地元宇宙专业化和新型企业的发展。

宇宙能给青年带来什么?

“数字收藏热”催生了新的文化消费浪潮,成为传承文化之美的新载体。数字馆藏的出现,实现了虚拟物在元宇宙中的资产化和可交易性。2021年底以来,国内外数字藏品发行和交易数量激增,呈现出范围广、题材多、主题丰富的特点。文化机构、新闻媒体、拍卖公司、金融机构、互联网公司、快消品品牌、艺术家纷纷尝试数字艺术收藏,涵盖传统文化、现代文创、体育赛事、新闻事件等不同主题。包括文物、时装剧、绘画、盲盒等多种形式。北京冬奥会期间,国际奥委会官方授权的冰墩数字盲盒一上线就被抢购一空。随着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的“流行”以及各大文化机构防疫和当前限制的客观因素,催生了“网上文物”热潮。尤其是今年“5.18世界博物馆日”前后,国内敦煌研究院、南越王博物馆、中国文字博物馆、甘肃省博物馆等文化机构,与国内互联网公司合作,上线了一批文物数字藏品,立即被抢购一空。最近,国内文化机构开发的数字藏品是在藏品中文物外观的基础上以仿古或创新的方式设计的。通过三维建模、动画特效、渲染和动态演绎等手段。赋予了系列更鲜明的形象,更贴合年轻人的审美情趣和消费能力。它们受到年轻网民的喜爱,成为博物馆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在泛娱乐领域,元宇宙的沉浸式体验和创作体系为年轻观众提供了更加丰富细腻的文化体验。在互联网科技行业从业者眼中,游戏是元宇宙最集中的领域。早在超宇宙热潮兴起之前,《阿凡达》《我的世界》101《动物森友会》等热门游戏就已经涉及了超宇宙的概念。从去年年底开始,Meta、百度、Haegin等国内外互联网公司和游戏工作室也相继推出了多款“超宇宙游戏”,其中

共同点是将现实生活带入虚拟游戏世界,并拓展多元场景,让玩家之间的交互更自由,自定义和可塑性功能也更强大。元宇宙游戏构建出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紧密相连的虚拟空间。

2020年中国传媒大学毕业生在游戏《我的世界》里举行云毕业典礼,弥补了因新冠肺炎疫情无法参加校园毕业典礼的遗憾。一些基于区块链和NFT技术的游戏,通过转让、交换、出售、交易游戏中的数字资产获得收益,激发玩家的创作欲望。例如基于以太坊区块链的沙盘虚拟游戏“TheSandbox”,创作者可以创作3D像素化资产,并以NFT形式出售。对玩家而言,他们精心打造的“沙盘世界”,是一种虚拟世界的艺术品。在影视、动画、音乐等领域,在元宇宙技术的加持下,大大加强了观众的沉浸感、体验感,对于文艺影视作品情感表达的把握感知也更为细腻、准确。有人畅想,未来通过元宇宙技术,观众可以直接参与影视故事构建。这无疑对文化行业是一种重塑性力量。

今年以来,国内外一些互联网企业发行的多款社交类App,都瞄准了“青年元宇宙”赛道。这些社交App推出了“捏脸”“装扮”等自定义形象功能,赋予虚拟人物更多元、更真实、更鲜明的个性色彩。用户可以备注、展示自己的兴趣爱好、关注内容等,平台也会根据用户画像,推荐更加匹配的内容,向他们推荐具有相似兴趣爱好的好友。青年群体既有着强烈的社交需求,也有着探索世界的好奇,元宇宙更贴合青年人的交流方式,特别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年轻人渴望“近距离交流”“面对面交流”的社交需求。

“青春元宇宙”会是什么模样

元宇宙所承载的虚拟-现实社交功能,与95后年轻人渴望通过“线上+线下”社交、结成趣缘群体的需求是相契合的。新一代年轻人喜欢表达展示自我、创作欲望强烈、注重文化消费,对文化产品的内容原创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要求较高,这些特点也为元宇宙提供了可期待的发展环境。

在符合互联网金融、著作权保护、数字空间存储安全等领域监管合规要求的前提下,面向年轻人、95后的青春元宇宙,可在“社交属性”“创作欲望”“文化需求”三个方向发力。例如可以推动“元宇宙博物馆”“元宇宙讲堂”“元宇宙音乐会”“元宇宙招聘会”等多场景的落地,对接青年在就业、婚恋、求学等方面的需求。又如,可以与知名青年艺术家、设计师一起开发内容和形式更为多样的数字艺术藏品。让更多青年创作者在平台上进行原创设计,或在平台授权IP的前提下,对素材进行二次创作,给青年提供创新、创造、创效的新通道,激发更多年轻人的创作热情。还可以通过在网络视听、数据库出版、线上直播,让美术馆、图书馆、博物馆等文化资源,以年轻新颖的形式出现,拓展产业化边界。

目前,一些数字藏品的开发中,也存在着设计同质化、原创性不足、受众定位模糊等问题,可以深化拓展与文博单位、艺术院校、互联网企业等不同主体的合作网络;围绕不同主题,实现优质内容、优质藏品的长期供给开发,挖掘数字藏品的文化内涵;通过对展览内容和展线布局个性化定制,实现从单个的“云展品”,向更能体现个人审美趣味、文化品位的“云特展”“专题展”深化,为年轻人打造网上精神家园。

元宇宙走向现实,面临哪些困难挑战

元宇宙催生了社会关系的新形态,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新挑战。元宇宙打破了虚拟现实的界限。有资料显示,Meta推出的元宇宙游戏自去年年底上线以来,发生过多起“线上性侵”事件。元宇宙构建的虚拟世界,既是现实世界的映射,也超脱于现实世界。随着虚拟空间的外延和内涵不断深化,如何定义、处理虚拟世界的不法行为,是将要面对的现实问题。

其次,当前,元宇宙的基础,例如区块链、量子计算、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尚处于发展初期。但去年以来对元宇宙的布局造势,不乏存在“蹭热度”“造概念”的情况。一些主打元宇宙社交游戏概念的应用,游戏界面、交互社交、自定义开发等功能还不稳定,就“匆忙上线”。个别打着元宇宙社交旗号的App陷入侵犯用户隐私、虚拟装扮涉嫌抄袭的争议。还有软件打着“元宇宙”的旗号,提供增值服务,涉嫌虚假宣传和营销。在“万物皆可元宇宙”的热度后,对元宇宙“回归理性”“挤出泡沫”的思考,正在形成共识。

国内外针对元宇宙应用产品的合规开发、用户数据和隐私保护、NFT交易监管,正呈现逐步完善的态势。当前NFT、数字藏品存在着投机溢价和金融化的苗头,已经受到监管部门的高度重视。2021年10月,国家版权交易中心联盟、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省杭州互联网公证处联合国内的蚂蚁集团等互联网巨头企业共同发布了《数字文创行业自律公约》,坚决抵制数字文创产品的恶意炒作行为。

另外,国内数字藏品“上链”类型主要是联盟链和私有链,随着行业分化和头部集中,一旦中小企业运营的平台关停倒闭,“链”上的数字藏品面临丢失风险。今年4月,国家文物局在数字藏品有关情况座谈会上,提出“文博单位不应直接将文物原始数据作为限量商品发售”。随着一些“NFT被盗”“二手交易被骗”等事件频发,一些青年人对数字藏品艺术性、交易平台资质和安全性缺乏充分了解,在“二手暴富”的引诱下争相入场,盲目跟风投资“被套”。在文物藏品和知名艺术家作品之外,如何保护“草根创作者”的原创成果,也是即将面临的新课题。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闫天舒

责任编辑:原春琳,邹艳娟,张玉佳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257715.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