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关注工作压力(压力激发潜能的典型例子)

“嘿,我太累了,不想去上班。”“真羡慕老师,每年都有寒暑假,真想放个长假。”“我希望能在家照顾孩子,不用上班也能赚钱。”你总是谈论这样的感觉吗?这些现象的出现说明你的工作压力太大了。那为什么你会觉得工作压力特别大呢?你可以来看看,是不是就这些理由:

ly: Optima-Regular, PingFangTC-light;">工资少、没假期,加班没有加班费?

工作太难了,领导都不会,我哪知道怎么做。
每天应付那些“勾心斗角”真的好累。
感觉自己就是个“打杂的”,不知道将来怎么办。
……
网络一则调研数据显示。
上班族的压力大部分来自于收入福利、加班太久。
其次是发展困惑、人际关系、工作不能胜任。

虽然我们经常吵吵着工作压力大。
但你很少会“说走就走”,毕竟“跳槽”和“裸辞”需要很大的勇气。
还是“忍忍算了“,自己还安慰自己说:去哪个公司都不会100%顺心如意。
而且,就算现在的工作不想做,但也能应付。
并不是一点都搞不定,甚至多用点心,还能取得点小成绩呢。
话虽然说得好听,可真去干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么回事啊。
  • 一起扛的项目,凭啥给他分的钱就比我多?
  • 每次都扔给我一个你都说不清的活儿,好不容易做完了,你又没啥回应,逗我玩呢?
  • 那几只“战斗鸡”天天吵,一不小心就波及我,戴耳机都躲不了清净。
  • 今天让我干这个,明天让我干那个,真当我是公司的一块砖呢啊,那你总得告诉我,我是垒啥的砖吧?
好气。都说“压力之下会产生动力”,我怎么没看出来动力打哪来?
我都快被压垮了,也没见到动力来呀。

01

动力是自己出现的
还是我逼它出现的
有工作压力时,我们状态特别不好,觉不够睡。
躺下又睡不着,睡着了老做梦,白天起来昏昏沉沉的。
因为没睡好脾气很暴躁,非常容易忘记事。
“拿着手机找手机”的情况时有发生。
每天喊着“动力”“动力”你快来吧,但它就是不听召唤。
有人说,强迫要求自己按照规定时间、标准做事(=自律),等做出结果,压力就过去了。
就像我写书写不动的时候,编辑要求我今天必须交稿。
我生逼着自己去写,写完了压力就小很多。
压力烟消云散了吗?
如果只是交了其中一个章节,不是整本书,我的压力还在啊。
事情没有到终点,压力就不会彻底消失。
难道自律其实没什么用,那为什么大家都追求自律呢?
自律只解决爬坡的人登顶的问题,解决不了你站在山脚下想上山的动力问题。
为什么要关注工作压力(压力激发潜能的典型例子)
意思是说,已经在行动的人,通过自律能够更顺利、更快速地达成目标。
而没有动力的人,单靠自律解决不了问题。
那为什么逼着自己去写书的时候,有种“压力不见”的感觉?
你可以回想一下,每当面对工作压力,你逼着自己去做之前,你想的是什么?
面对不怎么感兴趣的工作:赶紧干完,我就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了。
没啥资源,领导又说不清完成标准:赶紧干,不干的话领导老催,被他叨叨地烦死了。
工作压力下,做事的动力来自于完成后的喜悦,或者完不成的恐惧/不满。
那该如何找到这样的动力呢?
有一个好用的方法,列出这个任务的多重目标。
分别从利他和利己两个方面各列5个。
我很有压力的一件事:______________
① 利他目标
01 …….
02 …….
03 …….
04 …….
05 …….
② 利己目标
01 …….
02 …….
03 …….
04 …….
05 …….
这些目标,不止要写够数量(>10个),更重要是写出画面感 。
比如:我的利他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公众号推文,给你最简单的方法。
而不是看似有道理但又不会用的,让你不用懂特别深,立马就能用。
这样你对目标才有共鸣,才更想去达成。
如果没有画面感,只是列出要做什么,哪怕列了20多项,你也未必有动力去行动。
足够强烈、丰富的画面感是激发你行动的根本原因。
为什么要关注工作压力(压力激发潜能的典型例子)

02

当我们有动力后
我们会如何利用
动力找到了,压力其实并没有消散。
只是我们可以开始行动了,不至于连上山的心都没有。
那压力如何彻底消除呢?
我用DISC解读了人在遇到压力时的3种行为表现:
放大本我、发挥超我、偶遇未知的自己。
什么意思呢?每当我们遇到困难时,我们常常会下意识地想:
过去,我是怎么做的?
实际去做的时候,你会先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
即放大本我(本来我就会的)。
比如你是个CD(智慧烧脑型),本来就做事非常谨慎,考虑全面,规避风险,妥善行动。
一遇到困难,你会自动提高自己的C值。
对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
从流程上、风险上、数据指标上多个维度,细致地分析到底怎么做。
因为本身你的 D(领导型)也比较高。
你在遇到困难时更会发挥自己的D,主动承担责任,主动带动大家战胜困难。
虽然过程很辛苦,但你会觉得自己的价值得到了发挥,你觉得自己“很有用”

为什么要关注工作压力(压力激发潜能的典型例子)
问题复杂到一定程度,发挥自己原本的能力,也解决不了。
你会去试着,发挥自己平时表现不太明显的性格特点,即发挥超我(超出我日常水平)。
比如作为一个 C(谨慎型),你可能不太擅长跟人直接打交道。
你比较抵触去跟同事沟通,你宁愿发个邮件。
但现在面对危机,大家的工作压力都很大。
你就会逼自己去跟同事沟通,暂时放下紧张、局促、不安,冲了出去。
虽然说完自己对沟通过程仍然不满意。
但心想着,“只要事情能解决就挺好的了。”
你的潜能得到了一小部分发挥,这让你尝到了一点甜头。
“咦,我还能这样”,心里有点小欣喜。
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团队同事每个人都在加班加点。
你也非常渴望搞定这项任务,这时你的潜能会被进一步激发。
原本不擅长与人打交道的你,这时会减少纠结的时间。
冲过去跟同事商量怎么做。
什么说的不完美,同事会不会不满意,全都顾不上想了。
为了达成工作目标,豁出去了。
为什么要关注工作压力(压力激发潜能的典型例子)
忙的时候,你可能没发现自己的变化,等事情终了的时候,你才看见:
“哇,我原来也能这样!”太开心了,才明白啥叫“遇到未知的自己”啊。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会经常发生。
就像你的工作压力一样。
虽然常有压力,但把你快要压垮的次数还是屈指可数的。
所以这种压力下的应对方法叫“偶遇未知的自己”。
如果我想多释放点自己的潜能,多对自己“哇”一下,该怎么办呢?
麦肯锡有一条工作法则:
如果你的目标是100分。
你完成了,但没有远远超过,虽然没人说你什么,但就是不合格。
意思是说,如果你没有用远远超过大家以为的标准做事,大家就不会“哇”一下。
当然你自己也不会哇一下,不会有那么多潜能激发出来。
所以,可劲提高你做事的标准,远远超出别人的期待。
我们才会“哇”。
举个例子,领导分配给你一个任务,他猜你得3天做完,结果是A。
你一天就做完了,结果是A++++,那你说领导会不会“哇”。
虽然他嘴上不会,心里也得有触动。
而你可以通过这个过程,去“偶遇未知的自己”。
别人是看到了你的成绩,才注意到了你。
你自己是看到了自己的成绩,才相信“我可以”。
为什么要关注工作压力(压力激发潜能的典型例子)
总结一下,面对工作压力应该怎么做呢?
60分标准
回顾过去经验,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擅长怎么做就怎么做;
80分标准
分析要做的这件事,需要发挥哪些特点。
是需要更细致,还是需要更多沟通,调用自己对应的能力。
相信你行的,只是有点慢,并不是做不到;
100分标准
用远高出大家期待的标准做事,不给自己设限,看看到底有什么潜能会迸发!
× 别说“我不擅长写作”,那些生活压力很大的人,使劲练写作,都赚到了钱;
× 别说“我是个手残不会画画”,别说“我见到陌生人就紧张,不知道说什么”……
你不是没天赋,你是压力不够大!
“触底才能反弹”,没弹起来之前,那是你还没想过“触底”后有多惨。

内容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本文地址:https://www.230890.com/zhan/168777.html

(0)

相关推荐